2022年4月,集團公司7名優秀的黨員干部響應組織號召,奔赴鄉村一線,全力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鄉村發展。一年多以來,他們始終不忘組織的重托,堅持奮戰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無怨無悔,樂在其中。
為展現集團公司鄉村振興工作成果,下鄉干部們的風采風貌,集團公司現推出《奮斗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特別欄目,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周,都將分享一位集團公司下鄉干部的故事與感悟。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故事,來自于衡陽縣大安鄉掛任黨委副書記——謝磊。
揮灑實踐汗水 讓青春綻放絢麗之花
衡陽縣大安鄉掛任黨委副書記:謝磊
2022年以來,我市啟動“萬雁入鄉”行動,動員萬名干部人才到鄉鎮基層最需要的地方去,聚力鄉村振興、服務地方發展。我有幸作為“萬雁入鄉”群體的一員,深感這既是組織的信任,也是對我的考驗。掛職一年來,我扎實在鄉村一線鍛煉成長,不斷豐富基層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勤學習、敢擔當、善反思、勇拼搏,短時間有大收獲。
感悟一:提高認識,把“掛職”當作“任職”。作為一名掛職干部,要清楚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不求短時間內做出多大業績,而是要真正為地方百姓做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和好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和力量。要在學習中明確方向。在基層工作就必須認真學習所有關于農業農村的強農惠民政策,努力成為政策解答的“活字典”,基礎業務的“行家里手”,并刻苦鉆研,把一項項工作計劃演變成一個個生動的現實。

▲謝磊在水大公路的施工現場
去年底,為提升全鄉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我聯系并邀請了省農科院專家、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學院院長到我鄉實地指導特色農產品的栽培和包裝。道頭紅薯粉條、木山垅荸薺、天子嶺茶油、老母山冰糖柑等地方特色產品通過改造已初具規模,實現了5萬元以下的村集體經濟真正“清零”,培育發展幫扶車間、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100多家,帶動600余戶農戶實現了增收致富。要在積累中理清思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積累不僅僅是積少成多的過程,更是基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方式方法。一項工作的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學習、不斷試驗、不斷積累的結果。在鄉鎮工作中,城鄉治理標準化和黨建工作都是我的職責,為同時做好這兩項工作,我結合黨建屋場懇談會進行城鄉治理標準化宣傳,全鄉共派出16支屋場懇談小分隊,大力開展標準化、新變化專題宣傳,累計開展屋場懇談80余次,傳播范圍達5000余人。實現鄉村治理標準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要在總結中堅定信心。基層工作中要善于總結、勤于總結。做到在總結中識別長短、在總結中鑒別優劣、在總結中開拓創新、在總結中堅定前進的方向。為加強我鄉城鄉治理標準化工作,提升標準化水平,不斷完善管理機制。按照“黨建引領,鄉村主導,群眾主體,綜合管理”的原則,建立健全鄉村級治理標準化機制。每月召開一次全體村干部、工作隊成員會議,專題調度鄉村治理標準化工作,一體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鄉標準化辦每月編輯發送工作提示,每半年對全鄉16個村(社區)進行一次排名打分并講評,并把評分結果納入年底村級目標管理考核,確保該項工作扎實推動。
感悟二:勇于擔當,把實踐變成實干。俗話說,“實干者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與老百姓打交道,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從群眾最期盼、最需要的地方想辦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要有“想為”的沖勁。干事的前提是想干,有為的前提是想為。掛職干部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警惕“內卷”,拒絕“躺平”,遠離“佛系”,在基層一線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我鄉鎮的油茶林種植之前比較零散,沒有統一組織,也沒有規劃設計,我與鄉鎮領導建議協商,通過不間斷地走訪村民聽取意見,多次實地調研其他鄉鎮的經驗做法,現把1.8萬畝油茶林連山成片,初具規模,并初步形成集油茶種植、生產、粗加工和“油旅融合”于一體的產業鏈集群。同時,河龍村曾鑫種養合作社+古井農莊、鄒崗村肉牛養殖合作社+貞福脆柚、馬源村特色藥材玉竹+羊肚菌種植等也紛紛參照模式形成規模。2022年全鄉村集體年度經營性收入預計高達241.07萬,各村(社區)平均年收入可達15.06萬,同比增長46%,獲評衡陽市2022年村集體經濟發展先進鄉鎮。要有“敢為”的闖勁。

▲現場督查宣傳森林防火知識
我們在機遇面前要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要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去年5月份,為推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常態排查、持續整建并滾動升級,全鄉16個村(社區)設置了62個屋場黨小組,全年組織了320余名黨員干部與1.05萬戶群眾聯戶結對,召開屋場懇談會402場,推進民情“大走訪”、問題“大排查”、矛盾“大化解”,600余個群眾“急愁難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圍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大力推廣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三鏈”黨建模式,采取不能 “支部+合作社+農戶”“支部+基地+農戶”等聯結方式,引導各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有效地融入到產業發展中。

▲慰問看望困難黨員
要有“勤為”的韌勁。基層工作中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放在心上”的緊迫感處理好群眾的每一件小事。大安鄉為優化民生服務,致力鄉村振興,全力打造了三陽村、河龍村、育塘村(新屋、育塘、育西)三個秀美屋場示范點和大興、三陽、貴華、龍橋四個村水利建設示范工程點;為提升垃圾轉運的效率和環保規格,新增采購鐵制環保垃圾桶200余個,增加環衛設備400余件;增設數字標準化平臺設備200余件,已為160戶大安鄉村民實現了移動看家監控,并在鄉鎮級的安防平臺和防溺水平臺接入了110個室外公共區域、池塘、河流等水域的視頻監控點位;爭取相關資金新安裝標準化太陽能路燈120個,已全面覆蓋大安集鎮及洪市高速連接線,大大提高了鄉村夜間可見度,使村民出行更方便,減低交通事故發生率;總投資3000余萬的大安鄉水大公路提質改造項目路基工程全面完工,后續硬化、油化、亮化、美化、序化工作正在加快推進;總投資750萬元的蒸水河風光帶和平安嶺生態公園全面提升大安整體面貌。
感悟三:轉變作風,把閱歷化為能力。工作干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老百姓永遠是檢驗工作成效的“主考官”。只要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就能受到群眾的擁護,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要用好“后視鏡”。工作中要多“回頭看”,把工作中的不當處理、過錯例子當警示教材,善于把經歷變成經驗,在工作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要用好“顯微鏡”。從機關到基層,走出院子,走進田間地頭,沉下心來,俯下身去,與村民群眾面對面接觸,零距離交流,既聽順耳話,也聽逆耳言,與群眾手拉手、心連心一起求良方、求對策,在交流過程中服務群眾,在解決急難愁盼中踐行為民初心。要用好“太陽鏡”。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工作中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時刻純潔朋友圈、凈化社交圈、規矩工作圈,注重小事小節,踏實清白做人做事,真正做一名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的任職干部。
“愿做一棵樹,根植百姓中”。我們要珍惜機遇,努力奮斗,加強基層歷練,錘煉過硬能力,盡情揮灑汗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文/圖:謝磊
編輯: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