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牢牢占據熱詞“C位”的當數“新質生產力”。作為區域發展的中堅力量及城市創新生態的重要骨干,衡陽高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先鋒者的姿態,在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持續發力、產業賽道投資等領域多點布局,新質生產力動能澎湃。

▲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
改革不止步,創新無止境。而今,作為投資建設的重要實施主體,高新控股再次戰略重塑,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著力點,聚焦“基礎設施建設者、招商引資推動者、產業孵化培育者”三重使命,在新時代背景下走出具備獨特優勢的“新質生產力”發展之路。
向“新”而生,“新能源”蹚出動能強勁“新路子”
▲富聯裕展光伏項目實景
新質生產力,首要條件是“新”,無論是新能源、新材料,還是新制造,都是面向未來的前沿領域。謀劃未來,迎接變革,需要蹚新路的人,需要鋪新路的磚。
在推進“新質生產力”的大背景下,高新控股瞄準“新能源”迎來的全新賽道,從新能源產業的全鏈條入手,組建專班推動光伏、儲能、充電樁、能源綜合利用等新能源項目,并將新能源與建設綠色園區深度結合,以“專業化、集約化、市場化”的發展方向,向“新”出發,蹚出了一條動能強勁的“新路子”。
2023年12月2日,高新控股在富聯裕展廠房屋頂的光伏項目正式并網發電,向企業輸出了“第一度綠色電能”。光伏板鋪就的藍色海洋,源源不斷地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成為高新控股布局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實踐。
作為一家外向型科技企業,富聯裕展各條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運轉,對用電供給和供電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該新裝屋頂分布型光伏發電項目則充分利用企業閑置的屋頂資源,鋪設光伏組件,借助太陽能發出綠色無污染電力,實現企業“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實現并網發電,建設內容包括屋頂光伏電站、儲能設備、EMS綜合智能管理平臺等。”高控控股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一期共安裝了1821塊最新光伏發電板,容量為1兆瓦,日最高發電量達到4855度,預計年發電量不低于95萬度。整體項目總容量將達到近6兆瓦,性能超同行業20%左右,預計年發電量550萬度,全容量并網發電后可望實現年收益450萬元以上,為企業節約用電成本50萬元。
據了解,光伏項目的建設打造,不僅可利用源源不斷的太陽光轉化為減碳減排的清潔電能,實現能源轉型升級,助力企業綠色生產,邁向可持續發展之路,更可在衡陽長達4-5個月之久的炎熱夏季,為企業撐起一把美觀的“遮陽傘”,為廠區室內“隔熱保溫”,減少通風降溫設備的功能損耗以及額外費用,使得企業的經營成本進一步降低。

▲光伏項目實景
向“光”揚帆。如今的高新控股依托得天獨厚的國企優勢,正在加大光伏發電布局力度,將園區內閑置的廠房屋頂面積進行合理運用,積極引導“屋頂綠電”;預計今年總裝機容量28.81兆瓦,年發電量將達到2400余萬度,逐步解決園區企業過于依賴市電的問題,進而實現整區的節能減排,促進能源結構多元化發展。
“綠色”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鮮明底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新控股正將更多利用自身的資源以及影響力,不斷提高全區綠色能源使用占比,同時還繼續研究策劃,將逐步在園區內建設以新能源充電為基礎的微電網,構建光、儲、充、放一體化的新能源系統,實現園區用電自發自用、車輛辦公用電綠色供應,讓“新能源”成為高新控股“新質生產力”的鮮明標識和動力源泉。
向“新”發力 ,“新力量”激發科技研發“新動力”
▲衡陽智造谷
“一帆風順”。
在高新控股與工業富聯共同打造的衡陽智造谷內,機器人“福匠”用機械手“握”著毛筆,從蘸墨、調鋒,到按、提、轉、頓、挫......熟練的施展書法運筆技巧,寫下了四個大字。
如“福匠”一般的機器人正應用于多個場景。依托“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的雙輪驅動,智造谷從“專業、知識、數據、人才”4個角度賦能傳統制造業轉型,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在這里,通過與湖南湘油泵、南岳電控、聯中芯、易愛等多家企業合作,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的技術從研發走向應用,形成更多具有新原理、新機理的新質生產力,成為了高新控股大力實施科技孵化的生動寫實。
從跳出“圈地蓋樓”“招商賣樓”的傳統模式,到如今“產業園區綜合運營服務,孵化培育產業生態圈”的目標要求,高新控股正借助國家戰略交匯疊加利好,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和各類研發機構的引領帶動作用,超前謀劃布局,逐步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的“新力量”,不斷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注入“新動力”。
依托區域產業布局,高新控股聚集整合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創新要素,為創新基地、科技園區企業提供科技孵化全過程服務,包括產業對接、國際合作、人才推薦、智慧園區、企業家沙龍、成果轉化、企業咨詢、投融資、應用研發等。

▲為園區企業培訓賦能
過去的一年,高新控股各產業園區累計開展各類主題活動百余次。如區塊鏈產業園協辦策劃“鏈上衡陽、鏈接未來”2023互聯網岳麓峰會衡陽分會,創業中心舉辦“互敬互愛共創共贏—企業家秋季沙龍”,智慧醫療園策劃舉辦2023年“資本有約”投融資項目路演-生物醫藥專場,軟件園舉辦“人工智能+企業數字化路演”活動,深受企業好評。
與此同時,高新控股還從技術供給和需求側牽引雙向發力,推進關鍵軟件等領域補短板強弱項發展,促進產學研有效貫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如與中國電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共建湘南湘西軟件園,打造創新平臺作為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機制的試點。與湖南工學院形成戰略合作,在湘南湘西軟件園共建實訓基地,在高層次人才引進、項目技術攻關、大學生實訓就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實際上,高新控股創新創業載體的目的很清晰,就是幫助中小企業聚集并賦能其快速成長,在此過程中協助所在區域進行產業聚集與孵化,并提升園區自身的價值。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高校和鳴,在高新控股打造的“搖籃”中,正不斷孕育著科研學者與實干企業家的“高新”夢。
向“新”出發,“新產業”開辟蓬勃發展“新賽道”
▲南華人口智能科技園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
大項目建設快馬加鞭,新產業發展勢如破竹。
春日暖陽下,位于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西端,南華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數十臺工程車輛來回奔波,百余工人干得熱火朝天......一個科技創新的核心承載區正悄然崛起。
項目建成后,將打造集智能制造、科技研發、產教融合于一體。屆時,將引進數百個高新技術企業匯集于此。
這僅是高新控股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縮影。除南華人工智能科技園在建工程外,31個項目在各片區全面鋪開。其中衡山科學城5G產業園、半導體產業園(一期)、新一代信息產業園(二期)等先進制造業重點項目建設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正在建設中的衡山科學城半導體產業園(一期)
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高新控股悉心“選種”、用心“培苗”、構建“新質生產力”的久久為功。
時至今日,沿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創業中心、創新中心、總部基地數字城市園、互聯網園、頤高園、區塊鏈園、醫療園、軟件園、電商園等9大產業園區一字排開,517家企業在此匯聚成勢,其中四上企業128家(頭部企業16家、規上企業26家、高新技術企業86家)……透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在這里,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人才鏈緊密相扣,成為“新質生產力”的硬核支撐。

▲各大高新企業齊聚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
不難看出,高新控股早已將科技創新融入血脈,搶先布局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綠色礦山、電力電氣等產業。如今看來,恰好都是生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領域,過去的未雨綢繆,已成鍛造“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
如今,一個個更具新質生產力的新技術、項目、產品,在各類產業園區誕生、落地。高新控股正向“新”發力、朝“質”攀峰。
目前,高新控股正以實現打造“數字經濟先行區、科技創新引領區、創新人才集聚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的目標,形成涵蓋軟件、信息技術、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數字經濟的主要產業千億數字經濟產業承載地,為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開辟全新“新質”賽道蓄能助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高新控股也更加堅定構筑“投資型、產業型、運營型、建設型”的新質生產力主陣地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為創新創業者賦能,與新質生產力共振。以創新的服務模式、高能的服務效率、多元的服務業態,構建功能板塊更加健全、市場板塊更加靈活的發展新格局,將“國有資本”轉化為支撐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資本”,持續踐行高質量發展路徑。(通訊員吳帥 李羲錚 記者 符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