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市場化融資之槳 揚高新區經濟之帆 —— 衡陽高新區
發布時間:2024-11-28 10:56:22
衡陽高新區圍繞市場化投融資精準發力,充分發揮園區投資公司的資本優勢,在融資服務技術、企業和產業三個方面成效顯著。今年1-10月,衡陽高新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5%,位列全省第一梯隊;項目建設投資和工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551.2%和431.2%,位列全省前三。
一、發行債券直接融資助力技術轉化
為助力科技創新型企業快速實現技術成果轉化,打通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最后“一里路”,衡陽高新區充分發揮園區投資公司市場化投融資屬性,通過發行債券直接融資10.2億元為企業量身定制實驗室和廠房近30萬平方米,不斷夯實要素保障,讓企業集中資源攻關技術和市場,實現技術突破、產能倍增,先后有4家企業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衡陽凱新特種材料從一個不足30平方米的實驗室起步,到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其研制的氮化硅特種陶瓷,在光伏市場占有率達70%,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隱形冠軍”。雁城鴻華電子、衡陽連捷科技、衡陽井恒電子等本土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產值稅收連年持續成倍增長;杭州鉑科電子從一線地區落戶園區,談判簽約僅用數月,未來又將成為新的工業發展爆點。
二、搭橋牽線社會資本助力企業發展
近年來,衡陽高新區圍繞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多措并舉提升金融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撬動社會資本精準鏈接園區企業,實現融資服務對企業發展周期的全覆蓋。
一方面,強化政策協同,保障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通過陸續出臺《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實施辦法》《中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管理辦法》等優惠政策,并與衡陽市融資擔保集團簽訂了《中小微企業風險補償合作協議》,累計已為20余家園區企業提供了貸款融資增信服務,通過園區融資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為15家企業風險補償增信擔保貸款,協助園區148家企業獲得銀行貸款20余億元,園區中小微企業享受到了真正優惠、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扶持資本市場發展,支持企業向更高階梯看齊。出臺《衡陽高新區關于扶持和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實施辦法》,完善園區扶持企業上市政策體系,擴大市場化融資和實體經濟證券化規模,幫助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加快企業境內外上市步伐。截止目前共有上市企業1家(啟迪藥業集團股份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金則利、金化高容),湖南股交所(“四板”)掛牌企業8家。
三、用好用活基金優勢助力產業升級
衡陽高新區積極探索“小管委會+大公司”的運營機制,充分發揮管委會戰略引領和平臺公司市場化投融資作用,構建“管委會+平臺公司+基金”的良性發展格局。
一是轉變市場化投融資方向。大力推動衡陽高新控股集團從基礎設施承建商向優質項目投資商轉變,并以自有資金為杠桿,不斷撬動社會資本助力本地企業資本化進程。帶動湖南財信、廣發信德、興恒創業等機構,戰略融資2億元助推恒飛電纜、皕成科技園區、金則利等“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助使企業更好利用股權融資等金融工具加快資本化進程。二是聚焦市場化投融資重心。從強鏈、延鏈、補鏈入手,通過高新南粵基金股權投資,引導中南大學資產管理公司、廈門制造業升級產業基金、廣州淡水泉基金等十余家投資機構向優質園區實體產業集聚,為焱鑫有色、星鑫航天等7家公司提供融資服務,幫助萬魔聲學解決融資難題,助力園區智能視聽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其中4家科技型企業實現了產值倍增,52家企業納稅超31000萬元,2家企業的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顯著提升,最高增幅達到10%—15%。三是發揮市場化投融資引力。深入貫徹衡陽市委市政府“制造立市”發展戰略,以股權投資的形式引導優質實體項目落戶園區。為國內首家發生器路線提取制備鉛212醫用核素企業—合肥盛康金素提供股權債權相結合融資方案,促使企業于今年9月簽署協議將生產基地落戶園區。項目計劃總投資4.5億元,建成后將帶動下游核醫藥產業年產值100億元以上,填補了高科技醫藥產業在衡陽地區的空白。今年1-10月,園區還利用“基金+招商”模式引入了中醫康養、銘昇環保科技、湖南中科金素等8家高科技、重點納稅企業已順利落地,總投資達14.8億元。